科普文章 首頁 > 健康科普 > 科普文章 【健康科普】賞春正當(dāng)季,警惕“毒”入口 作者:藥學(xué)部 劉卓日期: 2025-03-27 陽光明媚,百花爭艷,正是一年春好處。然而,外出游玩賞春,沉醉于花香美景的同時,我們也要警惕那些披著美麗外衣的“陷阱”——一些常見植物可能含有毒素,誤食或誤觸可能導(dǎo)致中毒,嚴(yán)重者甚至?xí)<吧? 這些“毒植物”需警惕:1.夾竹桃 植物小傳:花色艷麗美觀,花期長,植株或高或矮,四季常綠,耐煙塵、二氧化硫,具有抗污染之能,常用作綠籬、道路隔離帶。常見指數(shù):★★★★★ 毒性:全株有毒,且毒性極強(qiáng),誤食會引起惡心、嘔吐、心律失常,嚴(yán)重時可致命。- 注意:誤食(葉片、花、樹皮等)、接觸汁液、吸入燃燒煙霧皆可導(dǎo)致中毒。1片葉子即可對兒童致命,寵物(貓、狗)誤食也極危險!2.南天竹植物小傳:四季常綠,植株可達(dá)1-2米,常見植株大部分較矮,適應(yīng)性強(qiáng)、耐寒。春季新生葉片呈嫩綠色或紅銅色,圓錐狀花穗有淡香,秋冬葉色變紅,紅果持久,觀賞性強(qiáng)。常用于園林綠化、盆景制作等。傳統(tǒng)醫(yī)學(xué)中可做藥用。常見指數(shù):★★★★★毒性:全株含有多種生物堿和氰苷類化合物,尤其是未成熟的果實和葉片毒性較強(qiáng)。 - 注意:園林綠化中常見,葉色及紅果持久鮮艷,易吸引兒童和寵物,且植株高度適當(dāng),應(yīng)防止兒童自主摘取。3.虞美人 植物小傳:一年生草本植物,莖干細(xì)長直立,密布糙毛,花瓣薄如蟬翼,顏色鮮艷,常見紅色、粉色、白色或復(fù)色,花心常有黑色斑點(diǎn)。為春日里常見的觀賞花卉,常被誤認(rèn)為罌粟。常見指數(shù):★★★★★毒性:全株有毒,果實毒性最強(qiáng)。誤食可能引起中樞神經(jīng)抑制。 - 注意:與罌粟外形相似,需嚴(yán)格區(qū)分。觀賞時避免觸碰汁液,尤其需教育兒童勿摘食花朵或果實。切勿與可食用植物混淆(如某些野菜或香料植物)。 4. 杜鵑花(部分品種) 植物小傳:別名映山紅,常綠或落葉灌木,常見植株不高。葉片革質(zhì),橢圓形至披針形。花朵簇生枝頂,漏斗狀或鐘狀,花色豐富,常見有紅、粉、白、黃、紫色。常見指數(shù):★★★毒性:全株有毒,尤以葉片、花蜜毒性最強(qiáng)。誤食會導(dǎo)致頭暈、嘔吐、呼吸困難。 - 注意:公園或山野中的杜鵑花不可食用,切勿采摘杜鵑花泡茶、食用或喂食動物。切勿模仿“花蜜品嘗”行為。 5. 水仙 植物小傳:鱗莖卵圓形,外被褐色膜質(zhì)外皮,形似洋蔥。葉片翠綠色帶狀,扁平肉質(zhì),從鱗莖頂端叢生?;ǘ涑蕚阈?,多為白色,中心呈杯狀,黃色或橙色,清雅芳香。常見指數(shù):★★★ 毒性:全株有毒,鱗莖毒性最強(qiáng),汁液含大量生物堿。刺激消化道和神經(jīng)系統(tǒng)。- 注意:常被誤認(rèn)為“蒜頭”或“洋蔥”,存放時需明確區(qū)分,應(yīng)置于兒童不易取得之處,避免誤食。 6. 曼陀羅 植物小傳:一年生草本,莖粗壯直立,高0.5-1.5米,分枝多,幼莖常帶紫暈。葉片卵形或?qū)捖研?,邊緣不?guī)則波狀淺裂,葉面粗糙。大型花朵呈喇叭狀,白色或淡紫色,夜間開放,散發(fā)甜膩香氣。果實黑色種子腎形。常見指數(shù):★★★毒性:全株有毒,種子毒性最強(qiáng),干枯植株仍含毒素。誤食會出現(xiàn)幻覺、抽搐,嚴(yán)重者昏迷。 - 注意:野外常見,花朵艷麗但危險,切勿觸碰或食用。 安全賞春小貼士 ? 眼看手勿動:觀賞時保持距離,尤其是帶孩子出游時,避免采摘或啃咬植物。 ? 洗手防過敏:接觸不明植物后及時洗手,防止花粉或汁液引發(fā)過敏。 ? 勿信“民間偏方”:部分野生植物被傳為“藥材”,但非專業(yè)人士難以辨別,切勿自行食用。 中毒急救措施 若誤食有毒植物,立即采取以下步驟: 1. 催吐:用手指輕觸咽喉部誘發(fā)嘔吐(昏迷或抽搐者禁用)。 2. 保留樣本:攜帶殘留植物或嘔吐物就醫(yī),以便醫(yī)生快速識別毒素。 3. 及時送醫(yī):撥打急救電話,切勿拖延。 注:本文所有植物圖片均出自中國植物圖像庫